每年的「長和系」業績報告會,幾乎都會看到李嘉誠的身影,貴為全球華人首富,李嘉誠的投資策略及部署舉足輕重,而他的言論和行動也十分引人注目。因此,報章媒體均以其作為頭條新聞報導。
「有能力的人不出聲,無能力的人爭住做。」一針見血地說出香港目前的現狀,相信李嘉誠說此話並非針對特首梁振英,但對於某些高官和議員卻是一矢中的。與香港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相比,當年97年兩地人均生產總值(GDP)差不多,今天背靠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大陸,香港的GDP比對方少了三分之一。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,跟港府管治乏力和某些議員逢政策必反,都扯上了莫大關係。
就以樓市政策為例,現今港府推出的措施,幾乎是以政治考慮為主,以照顧首次置業者為先,把經濟效益放在一旁。為了所謂的民望,硬要將樓價壓至大眾所能購買的能力範圍內,於是樓市辣招出完一招又一招,結果是損害了眾多行業的發展,又幫不了市民置業上車。當局以為可以討好反對派議員,又可博取未買樓者的掌聲,其實不然,反對派永遠都是反對派,未買樓者還是買不成樓。
金融和地產是香港兩大經濟支柱,如今港府銳意打壓樓市,連李嘉誠也嘆生意難做。建築費高昂和人工急升等因素,使蓋樓成本每呎高達三至四千元,加上地價不菲,地產商賣樓幾乎要每呎超過一萬元才有利可圖。這自然跟港府壓低樓價來遷就基層市民置業的政策相違背,於是幾個主要的地產商,不但賣樓困難,連投地也困難,幾個月來,官地拍賣所見,投得相關地皮者,均與五大地產商無關。
世界輪流轉,猶記得當年國內地產商碧桂園來港上市,找到了順德同鄉恆基地產李兆基作策略性股東,當時金融界皆因為碧桂園有「大孖沙」支持,才對其投予無比信心。今天恆基地產賣樓只賣了一百六十億,人家碧桂園賣一千億,如此發展勢頭,將來究竟誰要依靠誰?也難怪李嘉誠說地產難做,長江實業去年賣樓只有五十億,新鴻基地產賣一百三十億左右,這些香港大地產商,賣樓收益均只可與國內小型地產商攀比。此等現象在告訴本土主義者,香港的優越感,已經愈來愈少。
回說年輕人置業問題,老友祥益地產汪敦敬甚有社會責任感,認為今年樓市將先跌後升,年輕人應把握上車機會,政府出招壓市,正是在為他們著想。想想也有道理,今天的建築成本每呎近四千元,選擇遠一點的新界西北區置業,每呎五千元左右的優質二手屋苑不算貴,待港珠澳大橋等交通配套設置落成時,此區的樓價將會跑贏大市。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