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工作性質,多年來我發現了一個很奇妙的經濟寒暑指標。不,寒暑指標不正確,或者係預測寒冬的一個指標。
本人係從事高消費行業的,現在經濟差,高端消費例如鐘錶、珠寶、名牌手袋、衣服差不多全部都滯銷減價,企業重組結業,這已是鐵一般的事實。面對這種逆境,從業員怎樣應付呢?是否全無先兆就發生呢?從過去的經驗可給各位一些啟示。
高端消費品一向都係最後得益,但最早感受到經濟壓力的行業。因為這行業要等到其他行業起飛之後,其從業員或老闆得到實質的經濟效益之後才考慮買一些「寶貝」中獎勵自己或親人。
相反,消費意欲下降時,我們感覺得到嗎?奇怪是當經濟下滑前,生意是非常好的。在下發現在每一次經濟回落之前的六至十個月,公司生意會每月錄得破紀錄業績。97,07,14年都一樣。14年 及 07年生意很好,但本人覺得勢色不對,停止入貨,避過一劫。當時所有同事都嗌晒救命,話我有生意唔做,的確很難受。
回說物業,為什麼2014年開始見到的經濟衰退,會在2015年中才反映呢?理由很簡單。香港係一個法治社會,在正常情況下企業都會遵守法律,遵守信用,因為企業家明白信用才是最重要的資本。所以在除非迫於無奈的時候,都會履行及完成租約。商舖跟住宅租約最大分別,就係其年份。因為投資一間店舖需要一定的裝修及準備功夫,閒閒地都二三百萬,企業要將此費用攤分三年,甚至續約條款的六年才有機會賺錢。由此可見,2012年簽訂的合約最快都要等到2015年才結束。況且2013年,甚至2014年仲有啲企業家覺得市況不壞,繼續擴充經營。在此本人只可以祝佢哋好運,捱過難關。
不過問題係,我永遠都預測唔到經濟幾時回暖,因為我係後知後覺,所以只能蝕少啲,不能賺多多,實在可惜。
我很同意的是,大部份業主對市場觸覺落後幾年,就係因為手上大部份租約還未到期,對他們來說,到2015年業績還是最高峰的時候。要等待舖位六個月甚至一年無人問津的時候才明白經濟真的回落了。
企業家大部份都很簡單的,明白到大家都係為咗錢,唔係為氣,條數計唔掂就唔會做。業主要求一個超越能力範圍以外的租金,想做都無得做。
在此要同很多業主平反,不是全部業主都無良的。因為本人遇到很多好的業主,經濟好當然要加租,但很多大業主都明白企業做生意係搵錢,唔係幫業主打工,通常都會留一個合理利潤,或在經濟差的時候減租共渡難關。試想想,業主只是收取小啲「冇成本」的利潤,就可以保證租客準時交租,長期冇煩惱,很多業主都明白這道理。有些業主幾千個單位,邊度有咁得閑逐個同你去玩?再說聲多謝。